近日,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在銅仁供電局220千伏太平變電站首次開展了遠程工作票許可辦理試點,遠程實現對工作票的在線審核確認。一方面,確保了全流程作業風險可控、在控、能控;另一方面,打破了過去需要變電巡維人員“跑現場”填票的僵化流程,相較之前節約了60%的作業時間。
太平變是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在貴州省內布局的首座智能化試點變電站,部署了行業專用5G通信基站,實現了單一變立體、粗放到精準、試驗轉實用的探索實踐,肩負起了數字化轉型“先行”重任,引領貴州電網智能變電站快速發展,提升變電設備數字化、運行智慧化水平。
立體 足不出戶全方位掌控
“傳統的設備管理、巡視、維護等主要靠人工完成,由于管理環節多,易造成設備巡檢和安全管控不到位,給設備運行帶來安全隱患。”銅仁供電局變電管理所總經理楊華介紹。
隨著銅仁電網規模不斷擴大,變電站數量與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增加,人員缺、任務重、檢修水平不足等成為變電運維的瓶頸。
面對現實短板,向數字要效益成為變電站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太平變構建起了“兩觀一測”的巡維能力體系,即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觀察、外部與內部相結合的觀察以及“點線面”同步測溫。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觀察,讓站內全景和細節一覽無余。太平變引入了AI視覺識別系統,系統通過“鷹眼”攝像頭,不僅能俯瞰站內全景,還能對局部進行精細化定點查看,對于人員未穿工作服、未戴安全帽等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和實時跟蹤。外部與內部相結合的觀察,讓3800個巡視點一清二楚。為解決巡視效率與精準度問題,太平變引入5G巡檢機器人以及中載雙光云臺攝像機,不僅可搜集設備外部各類參數,還可實時對設備風險進行識別和缺陷定級。
“不僅如此,太平變還在南方電網范圍內首次采用了紅外雙光高壓開關柜測溫功能,在人工、機器人、紅外雙光的結合下,實現了‘點線面’的同步測溫。”周敬余說,溫度能夠有效反映設備的運行狀態,讓測溫更加精準高效。
精準 站內實現全面感知
4月,太平變引入了北斗定位人員位置信息交互功能,實現了智能安防技術的又一次突破,這標志著該站已實現了對人員信息和違章行為的全面感知與識別。
侵入帶電區域、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帶……自太平變推進數字化轉型以來,智能安防技術也在逐步升級,引進的北斗信息交互技術,更是讓該站智能安防技術獲得了提升。據智能安防技術推進負責人羅顯躍介紹,北斗定位技術可準確獲取作業人員在站內的位置信息,對作業人員未戴安全帽、未穿工作服等違章行為進行識別,并推送語音告警提醒。
除利用北斗實現人員、行為的靈敏感知,該站還通過“神經元”傳感器實現對設備的靈敏探知。
在傳統變電站,獲取設備狀態數據需要運檢人員定期開展檢測和巡視。受限于數據采集密度,運檢人員難以及時掌握設備健康狀態的變化趨勢,執行狀態檢修時只能在基準周期基礎上進行較為保守的調整,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檢修工作。
太平變在設備上安裝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神經元”傳感器,全時段、高密度、全維度地采集設備狀態數據,實現更為全面、準確、及時的設備狀態感知。
實用 運維生產實現“雙優化”
“線路間隔由運行轉至冷備用狀態,全程僅用時2分30秒。”近日,太平變開展110千伏8回出線間隔程序化操作測試,實現調度監控端人工直接對刀閘圖像狀態進行判斷,省去了變電運維人員的參與和介入,圖像智能識別所用時間壓縮一倍,標志著太平變在智能化操作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截至去年10月,太平變正式從場景試驗階段進入了成果轉換的實用化階段,實現了智能運行支持系統、智能巡視、智能操作、智能安全等7大方面的成果應用。
據銅仁供電局生產技術部總經理陳奐介紹,太平變已從傳統“人工”運維模式向“機器”運維模式轉變,即將實現由智能化設備完全替代人工運維。
當前,太平變已配置了一套智能運行支持系統,主要包含5臺行為分析服務器、3臺超腦、5臺NVR和1套北斗定位系統等設備,完全具備了由智能技術全面替代人工的硬性條件。
數字變電建設帶來的是精準運維,一方面通過站內智能設備巡視、傳感器感知,可以在線診斷設備健康狀態;另一方面,還能夠及時捕捉設備缺陷初期癥狀,快速判斷缺陷的位置與性質,大幅縮短搶修時長。
“我們不斷推進變電專業智能化、數字化建設,雖然提升生產效率是重點,但生產組織模式的優化才是根本。”羅顯躍表示,太平變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可節約約70%的變電運維人員。
據了解,變電集約化人員的工作包括常態化的維護保養、工作票遠程許可等內容。同時,集中開展智能運維和集中監控等專業管理,起到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充實其他業務領域人才力量的作用。
智慧變電,數字賦能。如今,貴州電網正以35千伏西坪變為點、八一巡維中心為面、輻射遵義全域,開啟探索變電數字化轉型的規模化效應之路,著力打造貴州電網數字變電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