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一場特殊的視頻會議正在進行——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三家能源咨詢機構的專家,正在和通渭縣新能源產業致富帶頭人熱烈的談論風電技術問題。
對于通渭人,風電早已不是陌生詞匯。作為國家能源局定點扶貧縣,通渭縣正在利用優質的風能資源,規劃建設風電項目開發,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甘肅省第三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通渭風電基地已建成投產42.6萬千瓦,在建37.4萬千瓦,另有40萬千瓦正在國家能源局的協調下開展前期工作。
黃土塬上,變風為金。滾滾風塵不僅將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進千家萬戶,還帶動著當地近千名貧困百姓通過打工、后勤服務等方式脫貧致富。
不僅要建風電場,還要建成風電基地
黃土丘陵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自我發展能力弱……通渭縣2011年被列入國家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目前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
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很難走上小康道路,該如何讓通渭縣徹底擺脫貧困束縛?定點扶貧要求的是,長時間目標一致、多策并舉在一個“點”上建成不返貧的小康,國家能源局決定發揮行業優勢,助通渭縣尋求經濟發展的突破點、支撐點。
通渭有什么?通渭有風。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1410-2521米的通渭縣,西北部高海拔地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在華家嶺、牛營大山—黑燕山區域、隴山—新景梁沿線等區域,每年大風日數可達百天,風速變化小,80米高度風速在5.8-6.8米/秒左右,非常適合新能源風電的發展,是開發前景廣闊的新能源富集區域。
基于此,國家能源局鼓勵通渭縣利用縣域華家嶺全年可利用有效風速時間大于6000小時的優質風資源條件,搭上國家支持的新能源產業順風車,規劃建設風電項目開發。
不僅要建風電場,還要建成風電基地。在國家能源局扶貧掛職干部的協助下,通渭縣抓住這一資源特點,多次策劃匯報。2014年,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甘肅通渭風電基地規劃》項目,以通渭縣為核心區,輻射相鄰周邊安定區、隴西縣和會寧縣。
根據規劃,通渭縣打造甘肅省第三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8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總投資約115億元。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22.8億千瓦時,年實現發電收入13億元,稅收收入1.75億元。
一臺臺風機立起來,一架架風車轉起來。規劃批復以來,通渭縣掀起了風電開發的高潮,多家企業與通渭建立合作關系,迅速建成并網30萬千瓦風電項目。
持續帶動,讓風電產業成為經濟支撐點
正當全國各地積極開發風電建設時,風電電力消納出現問題。為健康指引全國風電開發,國家頒布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方法,甘肅省成為紅色預警地區,暫停了全省風電項目建設,對通渭風電項目建設也產生影響。
應對這一情況,國家能源局提出多種方式方法,力求風電脫貧方案能作為通渭特色經濟支撐點,持續帶動通渭縣風電產業發展,早日實現脫貧目標。
2017年12月,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通渭風電基地建設協調會,會議明確,對具備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深度貧困縣所在地級市區域的電力市場空間優先用于消納本地新能源發電。根據這一原則,通渭縣2018年可繼續開展2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及并網相關工作,不受省級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限制。
2019年11月,國家能源局再次印發《關于加快推動通渭風電基地建設的函》,提出“甘肅新能源消納情況好轉,明年有望消除新能源發電紅色預警”,要求“積極協調推進通渭風電基地后續項目前期工作”。 2020年,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顯示甘肅省紅色預警全面解除,通渭縣風電基地全面開工。
綠色發展,久久為功。通渭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始終牽動人心。定點扶貧通渭縣以來,國家能源局領導及相關司局負責人先后39次來通渭縣調研指導工作,多次派出干部、專家赴當地指導風電開發建設工作。
目前,通渭風電基地已建成投產42.6萬千瓦,在建的37.4萬千瓦中有7.4萬千瓦計劃于今年10月底前并網,30萬千瓦計劃年底前并網;另外還有4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在國家能源局的協調下開展前期工作,預計年內開工,明年底建成投產。
風從塬上來。到那時,黃土高坡上的溝溝壑壑,將迎來更多金色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