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網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是服務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也是保證供電質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創新用戶服務的關鍵環節。“十四五”配電網規劃作為“十四五”電力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的重要依托。新發展格局下,“十四五”配電網規劃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應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為此需進一步明確規劃思路和重點任務,指導新一輪配電網建設。
一、 面臨形勢及挑戰
新基建、新業態對配電網發展提出新要求。配電網直接面向多元用戶,具有天然的平臺屬性,是支撐新基建發展的主要基礎設施。新基建涉及5G、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領域,在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綠色出行等方面催生出眾多新業態,要求配電網柔性化發展,滿足分布式能源及多元負荷“即插即用”需求,實現源-網-荷-儲高效互動。
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轉型步伐加快。配電網是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轉型的關鍵領域。 “十四五”將會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五年,要求我們準確把握電力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的位置,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電力發展相融合,實現配電網突破性發展。
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對配電網發展的影響。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將促使電網企業從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自身成本管理、加快調整盈利模式的方向轉變,為此需建立有效的配電網投資決策方法并強化預算管控體系,同時兼顧好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的實現。
配電網與城市發展融合難度加大。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配電網站址廊道資源緊張問題逐漸顯露,城市配電網建設的滯后將導致重過載變電站數量大量增加,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出較大挑戰。
二、主要思路及重點任務
扎實做好規劃基礎工作。規劃基礎工作是規劃工作的根本,一是要做好“十三五”配電網建設歷程回顧,總結經驗,暴露問題,使規劃方案更具針對性;二是做好配電網海量基礎數據的管理和維護,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三是要做精做細負荷預測,在傳統的“自下而上”方法基礎上,加強基層規劃人員對負荷預測區域的調研分析,尤其是新基建相關的5G基站、數據中心、充電設施等新增負荷,要掌握其相關用電需求和特性,提高負荷預測的精準度。
重視規劃原則的制定。配網項目體量大、種類多,必須明確規劃原則,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做到五個“要”。一是要把握差異化發展原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按照可靠性需求和負荷重要程度,考慮負荷密度,細分供電區域,差異化制定相應的建設標準。二是要把握問題導向原則。配電網建設整體滯后于輸電網,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改造難度大,應以問題為導向,逐步分類優化完善。三是要把握系統性原則,堅持系統規劃的理念,統籌考慮配電網高中低壓層級、電網與電源、電網一二次等環節,實現配電網規劃方案的技術經濟總體最優。四是要把握適應性原則,充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適應城鎮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配電網的要求,適應分布式電源、多元化負荷接入及多能互動的趨勢。五是要把握近遠期協調發展原則,按照“遠近結合、分步實施”的原則,構建輸配協調、簡潔規范、強簡有序的配電網網架,明確各種目標網架的過渡方式。
加強規劃指標的量化管理。建立健全配電網規劃指標體系,在規劃制定過程中,建立規劃目標與規劃指標、規劃投資的對應關系,量化規劃項目對指標的貢獻,客觀評價指標改善與投資能力的匹配程度,提高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以加快實現配電網“可測、可觀、可控”為目標,推進以故障自愈為方向的配網自動化建設;有序推進廣泛部署高級量測體系建設,在業擴環節實現新增用戶智能電表和計量自動化終端同步覆蓋;構建“全覆蓋、泛在化、大帶寬、高可靠、技術先進”的配電通信網,滿足全網各類用戶的通信需要;加強智能配電房、智能臺區、裝備智能化的建設,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微電網、主動配電網、柔性直流配電網,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控。
注重投資效果、提高投資精準性。“十四五”配電網規劃起步于輸配電價第二監管周期,需要平衡好投資需求與投資能力的關系。規劃應與核價投資規模進行銜接,合理安排項目規模,按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建立規劃項目與投資成效的聯動關系,以關鍵規劃指標的提升作為規劃投資的導向。
打造配電網規劃數字化平臺。傳統配電網規劃手段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需要打造數據融合、技術統一的新一代配電網規劃數字化平臺,實現配電網規劃數據統一歸集、分析,規劃項目庫信息統一管控。
加強規劃溝通與銜接。加強網、省、地三級電網規劃銜接,實現不同電壓等級電網的協同;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將配電網規劃成果納入政府規劃,提升配電網規劃權威性和剛性。